时间:2024/1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强国为了并吞弱国,壮大自己,那时就开始互相派遣间谍,除了刺探军事、政治情报,也搜寻先进的兵器生产工艺和技术。

历代帝王对保守先进技术的机密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宫廷掌握的生产工艺。

其中,缫丝工艺就是重要的一项。

泄露秘密的人是要被处死的。

中国丝绸色彩艳丽,光耀夺目,使得西方人垂涎三尺。

东罗马和波斯帝国为了垄断丝绸贸易曾经大动干戈,进行了长达20年的“丝绸之战”。

可见丝绸在他们心目中何等重要。

自然也就不免有人想方设法窃取蚕桑养植和生产丝绸的工艺方法。

当时,东罗马皇帝士丁尼曾出重赏寻找愿意承担此任的“能人”。

有一位传教士表示他一定能窃取到中国的蚕籽和养蚕技术。

于是,皇帝便欣然将他派往中国。

传教士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来到古代的中国,费了不少周折,总算从民间打听到关于蚕桑的秘密:说是春天把蚕籽包好放在贴身的胸口处,八九天以后便可孵出小蚕,精心喂养桑叶,蚕长大就会结茧;桑树也必须在春天播种……

他自以为已经掌握了蚕桑技术,便买了一些蚕籽和桑树种,藏在竹杖里,匆匆潜回罗马报功领赏去了。

可笑的是,由于他粗心,竟将蚕籽与桑树种搞混淆了,错将蚕籽撒在田里,而将桑树种揣在怀里——当然不会有任何结果。

传教士受到皇帝的惩处,这件事也成为人们耻笑的话题。

后来,君士坦丁堡的几名印度僧人完成了这项用现代眼光看来堪称高级工业间谍的任务。

他们从印度将蚕籽带回君士坦丁堡,并成功地进行了孵化繁殖。

从那以后,欧洲才有了养蚕业。

中国唐代圣僧玄奘曾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汉时西域派遣间谍盗取蚕种的有趣故事: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带去了中原的丝绸,西域各国便梦寐以求想得到蚕桑技术。

有个瞿萨旦那国的国王想出一条妙计:他派出使臣到中国向汉王室求婚。

汉王当然想不到这里面有其他目的,为了笼络西域国家,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随后,瞿萨旦那国王又派来迎亲使者,带着丰厚的礼品和几名迎亲侍女,秘密地交待他们:务必趁此机会将蚕籽和桑种带回西域。

而且不能走漏半点风声,要小心谨慎,见机行事。这是一项特殊使命。

迎亲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正当将要嫁到异国他邦的公主忧心忡忡、食不甘味,整天胡思乱想的时候,迎亲使者前来晋见。

公主对西域一无所知,正想向使臣询问情况,便传令让他们进来。

使臣诚惶诚恐地叩见公主后,呈上瞿萨旦那王的画像。

公主命内侍展开画像,一睹未来夫君相貌。

画上的瞿萨旦那王身材魁伟,英姿勃勃,眉宇间流露着一丝笑意。

公主看着看着,渐露喜悦之色。

使臣知道机会到了,他一面吹嘘国王如何年轻英俊,能于有为,在他的治理下国富民强;

一面描绘皇室宫廷如何华丽富贵,有哪些奇珍异宝……

公主专心地听着,不觉入神。

使臣又进一步说。他们的国王久闻公主芳名,十分爱慕,唯恐公主不习惯西域生活,命令隆重操办婚事,完全按照东方生活习惯为新王后做好一切准备。

说到这里,他留神观察公主的表情——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公主的顾虑消除了,喜上眉梢,微笑着在问这问那。

使臣也很识相,绝口不提丝绸的事,有问必答。

后来,他留下四位迎亲宫女,便暂时告退。

四名宫女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个个精明,善解人意,她们的任务是熟悉汉宫生活习惯,以便回去后照此办理,侍奉王后。

实际上,她们真正的目的是说服公主,将蚕籽桑种以及蚕桑技术带回西域。

在那之后的约半个月时间里,她们与公主生活在一起,渐渐熟悉了。

有一次,她们中的一位宫女在一个适当的机会告诉公主:西域什么都不缺,只是没有公主身上穿的这样美丽的丝绸。

公主听后,又开始忧虑:她从小养尊处优,穿惯了绫罗绸缎,没有丝绸衣服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父王不可能供她终身享用,最好是将蚕籽桑种一并带去。

然而,她也知道,父王是绝不会答应的。

父王“严敕关防”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蚕桑技术外流,如果答应女儿的要求,关防岂非形同虚设?

看来,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宫女给她出主意:把蚕籽和桑种夹在凤冠的棉絮里,这样就能顺利出关。

公主觉得有道理,吩咐她们就这样办。

迎亲队伍启程前的那天晚上,四个宫女将一切安排停当。

岂料,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她们秘密准备时,被一名宫廷内侍看出了一点破绽,当夜密奏皇上。

皇上大吃一惊,临时搜查已经来不及;

再说,这样做也有失体面,只好密令送亲官员传旨边关:无论何人出关时都要经过严密搜查,皇亲国戚也不例外,否则谁也不许出境!

送亲官员心领神会。当迎送公主的大队仪仗浩浩荡荡来到边关时,只见城门黄榜高悬,戒备森严。

这是打前站的已将圣旨送到,这里的边将不敢怠慢,做好了准备。

先叩见公主,随后宣读圣旨。

公主心知父王这一招是朝她来的,心里十分恼火,寻思:父王将我远嫁他邦,为的是讨好番夷,图的是边关宁静,他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全不念骨肉之情。

如今,女儿想带点蚕种出去还得受此羞辱,真是岂有此理!

一怒之下,吩咐:“来人,升冠!”

边将眼睁睁看着两个宫女从公主头上摘下凤冠,放在一只描金漆盘上,由另一名宫女端着向他走来,当时心里就七上八下:凤冠是皇权的象征,岂可轻易检查?公主这样做显然是动怒了,我一介小小边将,犯得着得罪公主吗?当时就跪拜在地,连称“不敢”。

宫女只好将凤冠端回。

公主心里好生得意,传令将陪嫁箱笼打开随他们检查。

士兵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知道这事认真不得。

但不检查也不行,只好草草翻看一遍,检查了随行人员,便放行了。

就这样,公主倚着皇室的气势,顺利地将蚕籽桑种带到瞿萨旦那国。

蚕桑

来年春天,桑树长出了嫩叶,幼蚕也孵育出来了,从此以后,西域也能织出丝绸了。

不久,消息便传到中国皇宫,汉王大怒,随即派出使臣到瞿萨旦那国,欺骗国王说,蚕在西域数载之后会变成毒蛇,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望国王慎重。

瞿萨旦那国王十分糊涂,居然相信了,竟下令放火烧掉蚕室。

幸好公主及时闻讯,立即派人前往抢救,总算保住了一小部分蚕。

她将这些蚕藏于密处,精心饲养,终于织出美丽的锦缎。

事过之后,瞿萨旦那国王知道受骗上当,十分懊悔,也更加感激王后。

玄奘记录的故事显然是在西域听来的,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也可能被夸张了。

但至少说明工业间谍,古已有之。

#人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82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