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到了,玄奘借长安城门大开,饥民出城寻找食物,趁机混出城,开始了他的西天取经之行。本期讲述:玄奘西天之行经历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大唐西域记》里边写:他走到沙洲的时候,沙洲就是现在沙河,在罗布泊一带,不小心把随身带的水瓶打翻了。因为途中没有任何水,所以他曾一度想回头,去找水,等到找到水以后再走。但是,晚上仔细一想,他出来的目的是去西天求法,没有走回头路的道理。所以据记载,他是经过了四五天缺水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往前走,并没有止步。幸运的是,最后发现了一块绿洲,由此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情。这就促使他,更坚定了要一路走下去,矢志不渝去求法的决心。走出茫茫沙漠,玄奘来到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高昌王国,《西游记》里火焰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王太佩服玄奘了,决心把玄奘留在高昌。他每天用最好的吃喝招待,就是不让玄奘走。玄奘无奈,只好用绝食来显示自己的决心。最后,高昌国王终于被感动了,并要求同玄奘结为兄弟,重新为玄奘准备行装、马匹送他上路。从此,一路又历尽艰辛,九死一生,这才终于到达了印度,也就是当时所说的西天。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玄奘到达印度时,最大最有名的佛教寺院就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那兰陀寺,当时的那兰陀寺规模宏大,各路客僧据说有万人之多。玄奘不辞千辛万苦到印度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部《瑜伽诗地论》佛经,而那兰陀寺的住持介贤法师恰恰就是印度当时最精通这部经典的僧人。玄奘在那兰陀寺一住就是五年,他除了学习《瑜伽诗地论》以外,还学习了其他佛教经典。那兰陀寺的住持介贤法师,认为玄奘是自己最好的学生,就让他来主持讲座。玄奘的讲座不仅有深刻的道理,而且浅显易懂,深受大家的欢迎。当时在那兰陀寺,不仅有印度的高僧,而且还有许多国家的佛教僧人慕名而来。当时也没有"教授"这个称号,但是那兰陀寺排出了十个最精通佛教教理"三藏"的法师,玄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后人也称他"唐三藏"。公元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回到了长安。和他十几年前悄然出行时的情形大不一样,他这次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正在洛阳的唐太宗闻知,立即召见玄奘,详细询问了他周游各国的见闻。玄奘回到长安,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佛教翻译工作,他住持的翻译场所,同时也是讲学的场所就在今天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和大慈恩寺。玄奘作为一位唐代高僧,除了他的治学精神,品行风范值得我们学习以外,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首先,玄奘是一位翻译家。从他回国到他65岁圆寂,十九年间他把七十五部佛典从梵文译成汉文,这就包括了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约一千三百万字。玄奘去印度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取得这部《瑜伽师地论》真经,他回国以后,不仅把这部经书译成汉文,而且大力介绍这部经典的教义。玄奘所处的时代唐代,是一个思想文化高度开放包容的历史时期,玄奘作为这个大时代的特殊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旅行家,探险家。他不仅翻译外来经典,还自己著书立说,《大唐西域记》便是他的传世经典之作。《大唐西域记》成书于玄奘回国后的第二年,全书十二卷,详细记载了当时成为西域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产气候,以及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其中绝大多数是玄奘亲见亲闻,是当今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1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