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北端,是北京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也将成为北京这场冬季盛世的见证。 区位示意图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分享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设计重新诠释这些问题的过程与途径。 1、集体化设计在设计当中的矛盾性 什么是集体化设计呢?其解释是:“用于以品质为导向、需求相对复杂、追求完美、相关人士重视的项目。这个过程流程复杂,相关人士的意见非常重要。”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也是一般大型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通过多方的协作可以降低设计出现问题的风险,但集体化设计并不只是设计上的合作关系,很多时候对于设计方来说是需要服从的,设计终究还是一个服务行业。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丢失掉设计的自主性。 2、概念的复杂性 速滑馆的建筑设计在概念上强调速度的轨迹,冰刀在冰面上留下的一圈圈痕迹记录了速度、力量与美,这成为了设计创意的起点。22根“丝带”与晶莹剔透的曲面玻璃的立面设计诠释了这一创意:冰的坚硬、深邃和丝绸的柔滑完美结合,形成材料质感的奇妙碰撞,“冰丝带”的名字应运而生。 速滑意向概念图 对于速滑馆这样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体,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冰丝带”的概念引入到室内当中,达到室内外空间的延续。 “棉花堡”是我们后来接到的另一个设计方向。棉花堡位于土耳其,是温泉在流动过程中冷却沉积并钙化成这种白色的山丘。这个方向的制定对最初概念方案的生成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们需要去寻找“冰丝带”和“棉花堡”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后来我们发现,不论是飘舞的丝带还是棉花堡,它们的形式都是自然生成的,根据这个概念来发展,室内也应该是较少人为干预的,很自然的形态,仿佛自然生成的样子。 棉花堡意向概念图 在设计过程阶段,我们结合曲率分析将整个形态分成四个环,保证空间丰富性的前提下又不会造成视觉的错乱;同时运用随机算法让四个环产生若干波动点,使形态形成起伏的态势,将原来的四个环变成了四个波动环,立面形态犹如棉花堡的层层阶梯,也如随风飘舞的丝带。 速滑馆曲率分析图 观众大厅概念方案立面图 随机点状图 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概念复杂性的问题,为满足需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从概念到方案的生成。 观众大厅概念方案轴测图 观众大厅概念方案 混合采访区的室内空间也被要求将“鲲”和“冰墩墩”两个元素结合到其中。“鲲”对运动员来说象征远大的志向,“冰墩墩”则是冬奥会的标志,其彩色的光圈也代表着速度的轨迹。在设计阶段我们分别运用抽象与表象,虚与实的对比作为两种元素结合的媒介。 点状造型 混合采访区轴测图 混合采访区效果图 3、预算问题 速滑馆的各个空间在设计过程中都需要缩减预算,观众大厅的原方案最终也因造型过于复杂而被取消,但在预算相对拮据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通过材质的色彩与光泽度将“冰丝带”的感觉塑造出来,用冰丝带蓝色的喷涂作为墙面主背景,衬托出建筑钢索富有力量感的结构形态。 预算的降低并不代表着设计标准的降低,在多种条件的限定下,我们尽最大努力创造了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的体育馆,并运用可控的设计元素尽可能体现冰丝带的概念,使空间从内到外有始有终。 运动员更衣室效果图 运动员入口轴测图 运动员入口效果图 运动员入口大厅效果图 项目类型: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市 方案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与环艺设计院 设计团队:张晋臧文远张世宇周晖邹乐江科杨明朱兆楠王芳李刚宿永昌孙艺辰张思瑞 方案完成/交付时间:.11 本文转自BIAD,作者:张世宇(北京建院建筑与环艺设计院),原载于《BIAD创作》内刊第九辑。 镜头中的国家速滑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3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