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冯玉雷

多年的文友徐永盛又有一套书要出!感慨,感叹,感想。虽然是电子版,但我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谓之“河西三部曲”,也未尝不可。那些文字,都是徐永盛在繁忙工作之余硬挤时间加班加点熬出来的。我觉得,他的书写状态、书写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要谈他,我觉得不要局限于作品本身,还是多谈谈作品之外的东西。

这些年,我与徐永盛交往颇深,所知颇多,话题就要长些,远些。

年6月我到《丝绸之路》杂志社任职后,雄心勃勃,有两个宏大愿望:其一,约请参加全国三次文物普查的文博工作者撰写考察笔记,由单篇到多篇,再汇集成书。从县到市,再到省,如果能推向全国,可辑录海量田野考察资料,功莫大焉;其二,约请一批地方作者,实地踏勘其生活地的河流,考察其流域、地理、历史、人文、现状等等,为每条河写传记,汇集成《新山海经》。这两个愿望,一有机会我就呼吁。不厌其烦,不惧人烦。但最后都未能实现,主要是资金限制。如果有三头六臂,我自己就可以写了。

年,叶舒宪先生参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结项,结论认为在昆仑神山瑶池西王母神话的背后潜藏着惊人的历史真相:新疆昆仑山特产和田玉对华夏国家建构具有实际的推动作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西部玉石资源的持续向中原运输密切相联,而相关的系统调查和采样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学术研究薄弱,缺乏基础资料和地理线路数据。针对这种现实境况,在叶舒宪先生带领下,《丝绸之路》杂志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甘肃网等单位,从年至年以拉网方式在西北地区完成了14次玉帛之路文化系列考察活动,对西部七省区已知出玉石的地点全部做了调研和采样。考察过程中,考察成员每天都要撰写笔记,第一时间在中国甘肃网首发。考察结束后,《丝绸之路》出一期考察专辑,大约每两年出一套考察丛书。

考察团成员中,徐永盛是唯一生于斯、长于斯,长期在文化系统工作,也经常跑田野、接地气的作家。他对河西走廊文化的感知,与外界专家、作家有很大的不同。河西走廊文化自成体系,特色非常鲜明。齐家文化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重要遗址就是武威皇娘娘台,也是全国青铜时代独特的代表性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华兄认为皇娘娘台遗址规模和内容可与齐家坪遗址交相辉映。作为甘肃正式发掘且已有报告发表齐家文化重要遗址中的幸存者,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由于工作繁忙,徐永盛仅参加过两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前两套丛书中分别有他的《玉之格》和《长河奔大漠》。此前,徐永盛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字叙事的“小传统”,对器物叙事的“大传统”比较陌生,极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25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