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言川

中国的杭州、苏州、嘉兴和湖州等先后被中国国家相关单位授予“中国绸都〞的荣誉称号。

我们嘉兴这座地处长三角的江南水乡小城,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茧丝绸资源极为丰富,丝绸历史源远流长。与江苏吴江阰邻的小镇王江泾历史上就曾被冠以〝日出万米,衣被天下”之美誉。

各个乡镇基本上都有缫丝厂,丝织厂,丝绸服装厂等。海宁、海盐,嘉善、桐乡的丝织行业名声响亮,也是我们常去取经交流参观的好地方,甚至还有不少家庭作坊。

60年代的电影《蚕花姑娘》片头曲中〝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满船银茧闪亮光,照得姑娘心欢畅〞的歌词,就是江南魚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描述与写照。

今天上午,我们十几位退休老姐妹们在现任的厂办主任小吴的盛情相邀下,来到90年代后期从城北二环花园式的工厂搬迁至中山西路的丝绸园区内的娘家:由〝嘉兴丝织一厂”改制后更名为〝嘉兴特欣织造有限公司〞的厂区内。现任老总小王和厂办主任小吴及商标厂斯总都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曾经的职工们。会议室内的桌子上,摆放着鲜花、水果,欢声笑语和掌声不时在室内回荡。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厂里陆续来了不少从浙江丝绸工学院(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和丝绸专科院校毕业后分配在丝织一厂或实习的年轻人,有的留在了厂里工作至今。当年的年轻小伙和漂亮姑娘,从基层踏实干起,成长为企业老总和高管,他们在发言中无不感恩老厂长、老书记们的扶持和栽培。

如今的他们虽然不再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他们的青丝中也夹杂着少许白发,但他们却发扬和继承了丝织一厂前辈们艰苦奋斗,创办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已将企业管理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企业效益排名公司之首。今年还组织全体职工分批去北京观光旅游,逐年递增企业效益和职工福利侍遇及收入,极大的鼓舞、激励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更多地为企业创造财富。

老姐妹们回娘家,带上发财树和红掌。礼轻也是一片心,祝福娘家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如今的车间里,自动化的操作和管理,只有几个工人在巡查。地面上淸洁整齐的定址定位设施摆放,有条不紊。整个偌大的车间,窗明几净,地面上也铮亮。

3米8的整经机,以前没见过,想都不敢想象。

.车间老主任和她的老姐妹

王总向昔日老厂长在车间现场介绍生产情况。

王总带领大家在车间里参观生产。

如今的公司新貌令老员工们心花怒放,笑在脸上。

20多年不见,相逢格外亲。

当年厂里的越剧小王子陆士勋

.商标厂里的商标织造

昔日厂里的漂亮帅气“假小子”(右一),已成长为园区绣花厂的大当家。不变的是:仍留着一头短发,英姿飒爽。

老姐妹们在园区绣花厂参观

发自内心的笑容。

园区里面的的嘉兴丝绸博博物馆,也许是浙北独此一家。

观赏丝绸样品陈列室

蚕宝宝的一生是平凡短暂的一生,也是勤劳与奉献的一生。

那个年代的红牌丝绵,现在2、3百元1斤,那时8元钱1斤。但那时可算得上三转一响除外的高大上,也是家境优沃的姑娘结婚时稀有的高档嫁妆!

初办厂时的脚踏木结构织机,老主任重操旧业。

厂部领导的老前辈们:

60~90年代的历任厂长、副厂长和书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7129.html
------分隔线----------------------------